腦部損傷
綜述
l 原發性腦部損傷—腦部開始受損直接的結果,屬不可逆的結果
l 繼發性腦部損傷—因外傷造成的腦部組織的變化(如出血或腫脹),給予適當的支持療法可以有改善
症狀/可觀察到的變化
l 意識不清—表示繼發性的腦損傷位置可能是在顱內出血、缺乏血流到大腦或液體蓄積於大腦(稱之為腦水腫)
l 癲癇
l 外傷(頭部或身體其他部位)
l 血中含氧量不足造成黏膜顏色發紫(稱為”發紺”)
l 瘀傷:眼睛組織的出血
l 血液由耳朵或鼻孔流出—顱內出血
l 視網膜剝離
l 心臟或呼吸異常
l 頭骨的異常—顱骨骨折
l 收縮或擴張的瞳孔—可能單側或雙側發生,瞳孔大小不一定,對光的反應會改變
l 神經系統的異常,異常可能隨著時間而改變
原因
l 頭部創傷
l 長時間缺氧或大腦血流減少
l 嚴重的低血糖
l 長時間癲癇
l 嚴重的體溫升高或降低
l 血液生化的改變(ex 鈉或葡萄糖)
l 長時間休克
l 高血壓
l 腦組織的寄生蟲
l 傳染性疾病
l 自體免疫疾病
l Vit B1缺乏
l 中毒
l 腦部腫瘤
l 心臟驟停(cardiac arrest)
l 嚴重心衰竭
l 腦部血塊
l 腦出血
l 長時間呼吸中止
風險因素
l 流浪動物—創傷、接觸有毒物質
l 同時有心臟及肺臟疾病
l 高血糖
健康照護
l 治療目標:提高大腦中的含氧量,維持血壓,維持大腦內的血液量,減少顱內壓,減少腦部的新陳代謝
l 使用氣管插管時避免引發咳嗽或打噴嚏,因咳嗽或打噴嚏時會提高顱內壓
l 避免頸靜脈血流的阻塞
l 小心管理輸液,過多的液體會造成腦水腫
l 如果懷疑有出血,單獨給予晶體溶液(生理食鹽水或其他等滲透壓溶液)
晶體溶液包含生體機能所需的電解值,晶體溶液類似血漿,可以輕易地在血液及組織間流動
l 如果有低血壓或血管炎,給予膠體溶液,膠體溶液含有大分子,容易留於血液循環中,可以幫助維持循環血容量
l 避免高血壓
l 讓頭部高於身體約20度角,不要讓頭部低於身體
l 保持呼吸道通順
l 維持眼睛的濕潤
l 側躺的動物需約2小時翻一次身以避免肺充血
l 細心的照護可以避免因長期躺臥所造成的併發症
l 避免尿液或糞便弄髒身體
l 維持體溫在正常範圍
l 維持體液的平衡
活動:須限制活動
飲食
l 給予足夠的營養需要,以便滿足代謝所需的營養需求
l 盡早給予營養支持,必要時給予餵食管
病患照顧
l 重複進行神經系統監測—及早發現神經功能的惡化,以便能及時進行治療
l 監測血壓—維持血壓的穩定,避免高血壓
l 血液氣體(測量動脈血中氧氣及二氧化碳的含量)—以評估是否需補充氧氣
l 血糖—維持在80-120mg/dL
l 心電圖—發生心律不整可能會影響大腦的血流量及含氧量
可能的併發症
l 顱內壓升高
l 發生腦部疝脫(tentorial herniation or brain herniation)而導致死亡
l 顱內出血
l 癲癇
l 營養不良
l 肺瘀血
l 角膜乾燥
l 因皮膚長時間尿液接觸而導致皮膚的損傷
l 黏液蓄積導致氣管阻塞
l 心律不整
l 低血壓
l 高鈉血症
l 低鉀血症
l 呼吸衰竭
l 死亡